行录 第一章
一、姜氏肇始于上古神农氏,系诸姓氏中最久远者也。来到朝鮮半島的姜氏初祖乃以式。据中国广东姜氏谱载:“公佐太祖,以定天下。后隋炀篡位,公以退野。”朝鮮朝肃宗乙丑年谱亦有相关记载:“隋伐高句丽时,公为兵马元帅。至萨水而知隋将乱,仍留不返。”由此可知,晋州姜氏乃中国隋炀帝代来到朝鮮半島,始祖姜以式的第三十一代孙姜世义隐居古阜,继第六代有晋昌、愚昌、应昌三兄弟居于此地。
二、此地自古以来便有蓬莱山、瀛洲山(一名神仙峰)和方丈山,此三座山,又被称为三神山。
三、顺方丈山山势而下,望帝峰与瀛洲山耸然屹立,瀛洲山形成仙人布氈穴形,而望帝峰则山势连绵起伏,形成甑山。
四、客望里位于甑山东侧的开阔地,甑山山势向南延伸为灯板岭,其后依次为砚村、讲洞、拜将谷、柿木洞、留王谷、笔洞等地。甑山前有平野,谓油野。沿油野北端山势延伸,现一片开阔地,德川十字路口坐落有一村庄。由此经梨坪的山涧小径即达扶鼎里,而扶鼎里一侧有山谷,谓瓢谷。
五、客望里姜氏宗家晋昌至第六代时,上帝降生。上帝姓姜,尊讳一淳,字士玉,尊号甑山。降生之日为辛未(1871)年九月十九日,朝鲜朝高宗八年,檀纪*四千二百零四年,西元一八七一年十一月一日。
六、上帝降生的村庄为客望里,时属全罗道古阜郡优德面,现为井邑郡德川面新月里新基村。
七、客望里在上帝降生之前为仙望里,后改称客望里。上帝化天之后,又改称新月里,时至今日。
八、其父讳为文会,字兴周。虎面狮吼,其威望从乡邻至东学*义兵远近闻名。
九、其母权氏,讳为良德。一日在梨坪面书山里娘家之际,梦见天空开裂为南北两半,一硕大火球覆盖全身,天地为之照亮。之后不久胎气萌动,十三个月后上帝降生。
一〇、上帝降生之际,产房内异常明亮,两仙女从天而降,侍奉幼小的上帝。产房内奇香扑鼻,一股瑞气环绕周围,直冲云霄。
一一、上帝自幼品性圆满宽厚,聪颖过人,备受众人景仰。上帝少时喜植树,不折一草一木,连弱小的昆虫都倍加爱护,深怀好生之德。
一二、上帝七岁入某书堂,时训长命以“惊”字落韵作文,上帝遂作道:远步恐地坼,大呼恐天惊。
一三、上帝于书堂,每每训长有所教,便登时领悟,成绩为冠。某日训长深愧于其他学童家长,欲将头榜授予继之者,然考试后发现上帝依旧拔得头筹。是为上帝早已参透训长内心、使训长难以辨认答卷的作文及字迹。
一四、上帝十三岁时,某日欲到集市出售母亲纺织的白苎布,便同邻居俞德安一起来到井邑的集市。在俞德安因事离开,上帝也暂时留神于他人之际,白苎布不翼而飞。待俞德安返回,同上帝一起找遍整个集市,然直到夜幕降临也没能找到。上帝拒绝了德安与其一同回家的建议,让他先行回去。上帝知道,次日在临近的高敞还有集市,于是便向高敞走去。次日上帝开始一一寻找高敞集市所有卖布的店铺,终于发现有人正要出售上帝昨日丢失的苎布。上帝遂讨回失物,卖掉后才回了家。
一五、上帝自幼疲于戏耍。姜然会与姜骥会身材魁梧、气力过人,时而与上帝比试力气。上帝将石磨下扇中间的磨轴用牙叼起,周围众人见此无不大惊失色,目瞪口呆。有时上帝站在院中,飞身用脚去踢踏屋檐,有时单手往屋顶上扔盖屋顶的大草盖子,有时用脚后跟和胳膊撑地身子腾空,十余个壮丁合起来都无法将他的身子压到地面,上帝的腰纹丝不动,众人白费力气罢了。据金光文说,有一天众人与上帝玩耍,上帝将一个石臼顶在头上旋转,犹如旋转象帽一般轻松自如。
一六、上帝常往来于各个书堂,每有笔墨之请,必在所留文句之末尾留出一两个字的空白。
一七、上帝的父亲一度极为担心井邑朴姓大户催其偿还数百两银子的债务。上帝了解了此状后,便向父亲要了五十两银子,来到朴家偿还了部分债务,并同朴家私塾的学童们结为朋友。当时朴家私塾先生要求学童们做诗,上帝主动请缨,落韵成诗。格律之绝妙令训长和学童们深为折服。朴氏也深感其与众不同,便请求上帝留在自己家中与其子侄们一起读书。上帝盛情难却,便留住了几天。期间上帝始终为父亲的债务而分心担忧。朴氏为之感动,烧掉了借据,将其债务一笔勾销。
一八、丁亥(1887)年某日,上帝去外公家。路遇一人大发酒疯,无缘无故地对上帝破口大骂。但上帝对此毫不理会。正此时,不知从哪儿飞来一只石臼,刚好落在那人头上,百般不得脱去,上帝遂转身行往他处。
一九、据说,上帝在松广寺住留时,众僧对其多有失礼。上帝怒斥道:“尔等妖妄徒窜踞山中,假托佛法惑世诬民,徒贻祸害于世间,尔等巢穴理当拆毁。”说罢,抱起法堂的房柱,向前拔起一尺许,见此状,众僧纷纷上前,百般谢罪。后来,众僧们欲将移位的房柱复归原位,然百般施计,房柱仍纹丝不动。
二〇、甲午(1894)年时,上帝在位于金沟郡草处面内主洞的其内兄郑南基家开设书堂,教授其弟永学和邻近的孩子们读书识字。因其教学不同寻常,赢得众人的一致好评。
二一、是年,古阜人全琫准*聚集东学徒,发动义兵反抗时政,社会陷入纷乱动荡之中。其时,金沟人金亨烈久闻上帝声名前来拜见,并请求上帝与其一起到一幽静之处躲避战乱,读诵诗书。上帝关闭其书堂,到位于全州郡雨林面铜谷后山的学仙庵,但此处也混乱不堪,随即离开此地,奔赴他乡,无人知晓其行踪。
二二、同年五月某日夜,上帝在睡梦中见到一位老人对其说道:“吾亦后天*真人也,欲与汝秘议天地玄机与世界大势。”
二三、全琫准为虐政所愤,集东学徒举义兵起义之后,世间更加纷乱,东学徒们的怒气直冲霄汉,气势与日俱增。是时,上帝知晓东学军的前途不吉,于夏季某日向众人吟诵道:“月黑雁飞高,单于夜遁逃。欲将轻骑逐,大雪满弓刀。”指明了东学军将在飘雪之际遭失败,并劝众人切勿加入东学。是年冬,东学军果然被官军剿灭,听从上帝者皆免遭此大灾。
二四、乙未(1895)年春,古阜地方的儒生们为庆贺社会平定,在斗升山举行诗会,上帝也参加了诗会。这时,一位老人将上帝约到一僻静处,并以小书一册相赠,上帝通读了此书。
二五、众儒生虽称天下太平,但世道依旧日益艰难。就在这时,上帝立下了匡救天下的志向。
二六、五月,上帝离开了家,无人知其去向。见上帝的父亲十分担忧,俞德安便为替其父亲寻找上帝,穿戴整齐地离开了客望里。他来到泰仁的江三里时,官军抓获的两名义兵,又执意指认德安也是义兵,德安被捆绑了起来,准备拉到全州龙头峙的临时刑场处决。两名义兵被斩后,轮到处决德安,突然天空变得一片昏暗,电闪雷鸣,雨落如注。官兵见此大惊,急忙逃窜。入夜后,风不停雨不止,夜深半更,伸手不见五指,德安逐渐苏醒了过来,才发现一片漆黑中,唯两具尸体与其为伴。在极度的恐惧中,他拖着精疲力尽的身体,向着远方灯光摇曳处出神地走去。天色渐亮,德安这才觉察自己所处乃根本没有灯火的山中。这时,德安才恍过神来,解开绳索,满心欢喜地带着再生的喜悦回到了家中。他始终相信自己之所以大难不死,得助于远处闪烁的虎眼引导。不久,上帝突然回到客望里,安慰德安道:“身陷艰难时局、险恶之境,你承受了太多的痛苦!”从此,德安更加相信自己的第二次生命应归功于上帝的德化,反复感概和回味自己的大难不死。此正值一个不加分辨、滥杀无辜的乱世。
二七、壬寅(1902)年某日,上帝与金亨烈一起去金山寺附近的村庄。附近梧桐亭住有叫金京安的人,此人持有一本基督教新约全书。一日,上帝叫金亨烈去找来一本新约全书。他从金京安处借来这本书呈献上帝,上帝把此书付之一炬。
二八、之后某日,金亨烈陪同上帝去梧桐亭进餐,席间金京安出现,要求归还前日借走的新约全书,亨烈左支右绌,坐在那儿十分为难。上帝推知其故,说道,“即刻归还。”正在这时,有个卖毛笔的小贩由此经过,上帝唤其入席同饮。食罢,请其打开所携箱子。于是,小贩打开了箱子。上帝便对其说道:“汝不信耶稣,此书留之无用,送我如何?”小贩既然用了人家的酒菜,也就欣然答应。上帝就把箱中的书还给了京安。见此情景,在场众人无不瞠目结舌。
二九、上帝的神圣之声望也传到了夏云洞。李善庆的岳父岳母年轻时正居于此地。当时上帝找到他们家,对主人嘱咐道 :“汝妻能否精心侍候四十九日公事*,与其善议之。”主人按照上帝的吩咐与妻子商议了一番,其妻也早就闻知上帝的声望,便决意允诺。上帝再一次请主人求得其妻的明确承诺后,开始行公事。其妻每日精心梳妆,斋戒沐浴后,蒸好一笼糕备公事之用。如此反复多日后,其妻疲于劳顿,开始心怀不满。是日,烧完了整整一捆柴,然糕蒸不熟,其妻心中惊慌,不知所措。上帝遂把主人叫来说道:“汝妻诚心已有懈怠,见糕难蒸熟而心中正焦急,汝偕妻到我面前悔其过。吾欲恕之,然神明不听矣。”于是,主人告其妻,其妻大惊失色,便来到厢房,面见上帝谢罪。再回到厨房时,只见蒸笼中糕已蒸熟。其妻自此事后专心致志,精心侍奉了四十九日公事。事毕,上帝亲自入厨间,赞其诚心,而主人之妻却深感诚心不足,愧疚不已。上帝安慰她道,“汝之诚意已达神明,五色彩云辉映月光便是其证,抬头仰望一下吧。”
三〇、上帝自井邑返回时不论泥淖沼地,还是水田,一路径直走来。村里有叫柳然会的人,见此状问道:“何故弃路而走?”上帝答以“因事繁忙”,依然赶路。此事过去数年后,柳然会成为一名测绘技师,为修建道路实地测绘。所测拟建道路正是当年上帝走出的路线。这便是今日德川十字路口连接井邑的那条路。
三一、一日,金亨烈在侍奉上帝时,向上帝讲述了一件关于震默*的往事。“全州府有个家境贫寒,与震默关系甚笃的小衙役。某日询问震默摆脱贫困之法,震默告曰可作狱吏。衙役回应道:权小责轻,得之易如反掌。遂离去。后日,他改作狱吏对关在牢中的富豪极尽照料,狱内众人深为之感动,出狱后皆以物品报答狱吏。震默曾每夜都隐去北斗七星中一颗星的光辉,令人见不到其中一星。如此,至七日时,七星皆黯然失色。太史官将此看作上天降下的灾殃,上奏朝廷,建议颁令大赦天下,开启狱门,以顺天意。朝廷以之为是,便颁布了大赦令。”上帝听罢对金亨烈说道:“诚如是,吾亦效法之,使七星踪迹难觅一个月,以试世人能否发现七星。”于是,从当夜开始的一个月内北斗七星不见踪影,世人终无一人能发现七星。
三二、金亨烈对上帝说:“古之圣贤常以日常之言教于人,从来不明示于人。”上帝令其举例说明,金亨烈答道:“栗谷*告知李舜臣*千读杜律,告知李恒福*当用包裹辣椒面的手绢应对无悲之泣,然却未告其如何应对壬辰倭乱。”听罢,上帝说道:“原来如此,若得此英才,吾亦教之矣。”
三三、上帝在一进会*成立之初开始,便抛冠而戴斗笠,并着玄色内衣和白色外衣。称:“彼一进会者穿玄衣,吾亦着玄衣。”并出门指天,说道:“其云内乌而外白,况于我也。”
三四、上帝离开铜谷来到益山,住过月余之后,又来到会仙洞。金甫京居于此,上帝住其屋之外堂。其时,金甫京将其母病危的消息禀报上帝。上帝闻之,说道:“今夜,冥府使者将突入病室,欲趁吾使者不备之际加害于病人,故病室内不可无人,须派人彻夜守候过此夜。”甫京遵嘱,吩咐家人轮流照看病人。如此几日过去,家人难敌困倦,竟将上帝之嘱忘却脑后。一日甫京守候病房时,竟睡了过去,这时上帝在外堂大声疾呼,甫京慌忙起身,再顾母亲时已过世。上帝所说的“吾使者”,指的正是照顾病人之人,只可惜其家人未能觉知这一点。
三五、是夜,在客望里前的达川里,随着一声突如其来的巨雷的声响,吴东八家的房子顿时坍塌,所幸无人伤亡。随后吴东八收拾废墟上的木料重新建房,然每建每塌。吴东八只好将酒店关张,支起窝棚,改过务农的日子。某日,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来此,看到其身居窝棚的惨状,便动手盖起房子,随后便不知去向。原需耗时数十日的工程,竟然不到一天就完成,人们见状惊讶不已,皆认为是上帝动了恻隐之心,派遣神将所为,从此更加紧随上帝。
三六、金亨烈不顾冬日严寒,始终侍奉上帝。一日,亨烈顺着上帝的某句话说道,“据传,宋时烈*天生禀赋天地之精气,其家中屋顶白雪不积,雪落即融。”上帝曰:“果真如此?现在出门,去看一看吾所居屋之房顶。”亨烈出门察看,天气寒冷,四处白雪皑皑。唯上帝所居屋顶不留一片白雪。不仅如此,有清净之气直指天宇,冲开云团,直上青天。之后,金亨烈发现,凡是上帝所居之处,任何时候都无云彩遮挡。
三七、金山寺青莲庵的僧人金玄赞久闻上帝之高明,待谒见上帝,便请上帝指点一处明堂,上帝答之以“持信”。之后金玄赞还俗,尽享洞房花烛,还生有一子。金秉旭亦求明堂于上帝,上帝同样告之以“持信”。几年后,他也得了盼望已久的儿子。数年间上帝对秉旭未曾提及明堂之事,秉旭问道:“不知何时赐明堂?”上帝答道:“求子既已得之,即受荫明堂矣。”又道:“虽先天*埋白骨而葬之,后天不埋白骨而葬之矣。”后来,玄赞拜见上帝,亦求赐明堂,上帝说道:“汝已受明堂之气发荫矣。”
三八、上帝曾经说道,“古阜亲族之中,有辈分长于我者。对待彼者,言语必遵辈之份,是为伦理传统。此与罪过毫无关系,然一切神明皆对他们的非礼不敬不以为然。若有不敬,必将认其为罪过。吾以此为难,故疏于亲族之往来矣。”